本网讯(文/闫胜利,图/杜鸿)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将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师生从核工业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10月23日,新能源材料与化学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工党员及优秀学生党员代表赴夹江 909核动力基地开展 “传承核工业精神,筑牢党建育人根基”主题党日活动。

在基地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先后走进摇篮广场、彭士禄院士旧居、核动力科技展馆等标志性场所,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与专业探寻。广场上“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匾额震撼人心,展柜中泛黄的设计图纸、锈迹斑斑的计算尺,无声诉说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成都291信箱”的隐秘岁月—他们仅凭两张模糊照片,在“干打垒”房屋中用手摇计算机完成数万次运算,最终铸就大国重器。在彭士禄院士办公旧址,师生们凝视着桌上的材料分析笔记,深切感悟这位“中国核潜艇之父”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核动力材料研发的赤诚之心。

在彭士禄院士旧居,泛黄的入党申请书、密密麻麻的核材料研发笔记、简陋的工作生活用具,生动展现了这位“中国核潜艇之父”—一名共产党员扎根三线、隐姓埋名30年的奉献历程。“彭院士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愿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这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学院党员老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感悟,“作为新能源化学与材料领域的党员教师,我们更要以彭院士为榜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核级功能材料、氢能存储材料等关键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

在参观核反应堆材料展区时,党员们深刻认识到,每一项关键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有党组织的坚强引领和党员的冲锋在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生党员表示,“作为学生党员,我将把这种‘党建引领创新’的理念融入支部建设,组织开展‘新能源材料科普进社区’‘红色科研故事分享会’等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带动更多同学扎根专业、报国奉献。”
活动尾声,全体师生在“中国核动力工程摇篮”纪念碑前庄严宣誓,承诺传承红色基因、深耕专业领域、践行科技报国。据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联合909基地共建“新能源材料实践教育基地”,开设“核动力材料前沿”特色课程,推动红色教育与专业育人常态化、长效化,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