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17、(新)新能源材料与化学学院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天然产物与小分子催化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12-10 15:26    作者:    审核:陈茂霞    浏览量:

一、基本情况

天然产物化学与小分子催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为生物有机化学与表面科学实验室(2006年批准为“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筹建)”),是四川省教育厅和乐山师范学院共同管理的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形成了突出的、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了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有机合成研究、酶模拟催化研究等研究方向,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教融合等研究团队。天然产物化学与小分子催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挂靠乐山师范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化学学院,实验室“立足乐山,面向四川”,以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导向,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是实验室科研的总开关,决定了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实验室基于自身科研实力、水平和条件,确立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总纲,以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地方社会为宗旨的实验室总体定位。

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包括综合办公室、学术委员会、技术研发部和科学研究部等主要部门,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管理规范

作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服务于科学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为宗旨,承担基础理论研究、企业项目开发和新产品研发;科教融合,服务于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训练等。

重点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制定有基本完善的内部文件体系。

三、运行情况

(一)承担基础理论研究。

实验室自2018年以来获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包含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6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地方社会研究获得的科研经费接近2000万。转让专利9项,所获得的经费、授权的专利、发表的论文和成果基本围绕本实验室的三个研究方向(有机合成研究、天然有机化学研究和微生物及酶催化)。

(二)坚持需求导向,促进成果转化。坚持以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技术需求-组建技术团队-形成技术方案-促成果落地”的工作模式,已逐步形成“技术咨询+技术攻关+联合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体系。与成都格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乐山利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利源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研究。截至2024年,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地方社会研究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接近2000万。

(三)重视人才培养,构建科教融合共同体。

实验室每年承担本科毕业论文近百人,每年承担研究生培养30余人。通过本实验室提供的设备条件和指导,本科生获奖四川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银奖和铜奖,以及四川省创新创业竞赛的金奖、银奖和铜奖30余项。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平台支持。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