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孙铭悦)2025年10月24日,新能源材料与化学学院(以下简称“材化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第五次“三人研坛”学术沙龙活动。活动由材化学院副院长陈茂霞主持,邀请了材化学院三位青年教师朱如玉、卢世翻和龚军怡开展学术报告。李顺、周小涵、唐娟等教师参加活动。

朱如玉老师介绍了其在锕系元素环境行为领域开展的理论研究,结合多种理论模拟方法分析了Cm³⁺在石英-水界面的吸附构型与发光特性,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锕系核素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IF=6.7)上发表。

卢世翻老师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效设计策略,通过特征选择与SHAP分析揭示了M型六角铁氧体中元素替代影响饱和磁化强度(Ms)与磁晶各向异性场(Ha)的主导规律,并成功指导合成出同时优化二者性能的新材料。该研究为材料逆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已刊于《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IF=6.2)。

龚军怡老师系统介绍了其关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模拟矿井空气环境中服役行为与稳定性的研究工作。针对矿井环境中存在的CO2、CH4、H2、CO、NH3、NO2、H2S和SO2等多种典型有害气体组分,研究采用多种材料改性策略对阴极材料进行优化,显著提升了其在矿井空气环境中的化学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并且,通过系统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阐明了关键有害物质(H2S/SO2)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的微观机理。该研究为开发适用于地下矿用设备的高效、可靠清洁能源动力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各报告结束后,参会教师紧扣报告中的核心学术观点,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与报告人展开深入交流探讨。针对报告人提出的科研难点,老师们分享经验、谏言献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建议。同时,主持人就新近开展的省级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复盘,与新教师们分享项目申报经验,对新教师的长期科研规划进行指导。